2025泰州中考 借风帆之力,探写作之道 多角度解析与写作

来源: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:格子

2025年中考作文题目为《风帆》。

《风帆》这一素材,看似简单却藏着丰富的写作密码。它可以是航海者的伙伴,也能是追梦人的符号;既可能出现在惊涛骇浪的险境中,也能停驻在风平浪静的港湾里。作为初中语文老师,我常想,如何让同学们透过这片布料与木架的组合,看到更广阔的写作天地?接下来,我们就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拆解《风帆》,看看它能为我们的写作带来哪些启发。或许你会发现,那些平时觉得难以下笔的主题,换个角度就能写出新意来。

一、从象征意义切入:让风帆成为思想的载体

说到象征,可能有同学会觉得有点抽象。其实啊,就像我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乡愁,看到梅花会想到坚韧,风帆也一样,能承载很多深层的意思。但要注意,不能随便给它贴标签,得让象征意义自然地融入文字里。

比如有同学写 “风帆在风中舒展”,如果只这么写,就只是个普通的场景。但要是加上一句 “就像爷爷总说的,人活着就得有点撑起来的骨气”,一下子就把风帆和人生态度联系起来了。这里的关键是,象征物和它所代表的意思之间,得有个自然的连接点。风帆能抵抗风浪,这不就和人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有点像吗?

不过,象征也不是越多越好。曾经有个学生写作文,一会儿说风帆是理想,一会儿又说它是友情,最后连他自己都分不清想表达什么了。所以啊,选一个最贴合你想表达的主题的象征义,然后围绕它展开,效果会好很多。你想想,如果一篇文章里,风帆始终和 “成长中的坚持” 绑在一起,读者是不是更容易 get 到你的想法?

二、叙事结构中的风帆:让物件串联起故事

用物件串联故事,这在很多经典作品里都能看到。风帆作为一个具体的东西,完全可以成为故事的线索。但怎么串才能不生硬呢?

有个思路是,让风帆跟着人物的经历变化。比如开头写 “爸爸亲手扎的小风帆模型摆在书柜最高层”,中间写 “暴雨把航行中的风帆撕出了口子”,结尾写 “修复好的风帆上多了道补丁,像极了爸爸眼角的皱纹”。你看,风帆的状态变化,其实也暗示着人物的经历和时间的流逝。

但这里有个问题要注意,别让风帆只是个背景板。有同学写航海故事,大段大段讲海浪多汹涌,船长多勇敢,到最后才提一句 “风帆一直在动”,这就有点浪费这个素材了。能不能让风帆参与到情节里?比如当船遇到危险时,是风帆的某个特点帮大家化险为夷;或者因为风帆的损坏,迫使人物做出某个重要决定。这样一来,风帆就成了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角色。

三、情感表达:让风帆成为情绪的镜子

情感这东西,有时候很难直接说清楚。这时候,风帆就可以派上用场了。它的状态,其实能反映出人物的心情。

比如同样是写风帆鼓起来,开心的时候可以写 “风帆像被注入了活力,带着船儿往前蹿,好像要把所有的快乐都撒在水面上”;难过的时候呢,或许可以写 “风帆沉甸甸地鼓着,像灌满了化不开的愁绪,连带着船都走得慢吞吞的”。你看,同样的景象,因为加入了不同的情感色彩,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不过,也别光顾着写景,忘了情感的来源。有同学写 “风帆低垂,我很伤心”,但没说为什么伤心,读者就会觉得有点突兀。如果加上 “昨天还和我一起给风帆刷漆的表哥,今天就要搬家了”,这样一来,风帆的状态和人物的情感就有了合理的联系,读起来也更能让人共情。

四、细节描写:让风帆在文字里活起来

细节描写是让文章生动的关键,写风帆也不例外。但该抓哪些细节呢?是颜色、材质,还是它在不同环境下的样子?

我觉得可以从感官入手。视觉上,“被海风晒得发白的帆布上,还留着去年台风划过的浅痕”;触觉上,“手指抚过风帆边缘的缝线,粗糙得像奶奶纳鞋底的麻绳”;听觉上,“狂风里,风帆被吹得呜呜作响,像是在喊着什么”。把这些细节写出来,风帆就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,而是一个能被感知的具体存在。

但要提醒大家,细节不是越多越好。如果什么都写,反而会让重点不突出。比如写风帆的颜色,不用从新到旧每一个阶段都描述,选一个最能体现当时情境的就好。是崭新的明黄色,透着希望;还是褪色的蓝灰色,带着沧桑?选对了,一个细节就能顶得上一大段话。

五、从不同视角写风帆:换个角度有新发现

我们平时写东西,大多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。但如果换个视角看风帆,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发现?

比如从风帆自己的角度写:“我见过太多航海者的脸,有的紧张,有的兴奋,有的在风浪里哭,有的在靠岸时笑。” 这种拟人化的视角,能让文字更有新意。或者从旁观者的角度,比如海边的礁石:“我看着那片风帆来来去去,春去秋来,它的颜色浅了,船上的人也换了几代。”

不过,换视角也要有个度。不能为了新奇而强行转换,结果让人看得云里雾里。不管从哪个角度写,都得围绕你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来。是想讲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,还是想表达时光的流逝?视角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

六、联系生活实际:让风帆走进我们的日常

可能有同学会说,我没见过真正的风帆,怎么写呢?其实啊,生活中很多东西都能和风帆联系起来。

比如教室里的黑板报,每期更新时,那被粉笔灰染过的边角,是不是有点像被海风侵蚀的风帆边缘?还有运动会上的彩旗,被风吹得猎猎作响,不也和航行中的风帆有几分相似吗?把这些熟悉的场景和风帆联系起来,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更贴近生活,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。

有个学生就写过,他把自己的日记本比作风帆,“每一页纸都像帆布,写满了心事,就像风帆装满了风,带着我在成长的海里慢慢漂”。这个想法就很巧妙,把抽象的成长和具体的风帆结合起来,既新颖又真实。

结语

《风帆》这个素材,能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。关键是要用心去想,去发现它和我们生活、情感、思想的连接点。作为老师,我希望大家能从这些角度里得到一些启发,但更希望你们能走出这些框架,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。毕竟,写作最珍贵的,还是那份独一无二的真诚。下次拿起笔,不妨试试写一写你心中的风帆,说不定会有惊喜呢?

关联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