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市2025年中考作文 笔尖上的文明:科技时代练字价值再审
来源:网络作者:格子
两个题目自选
题目A: 初中三年,对你语文学习影响最深刻的人。
题目B: 有人说随着科技发展,大家都不写字了,练字没有用,请你发表看法。
选择题目B
在键盘敲击声取代钢笔沙沙响的今天,“练字无用论” 的声音悄然出现。当智能输入法自动补全文字,当电子文档便捷修改,练字似乎成了 “过时” 的技能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作为初中语文老师,我常思考:书写不仅是文字的载体,更是文化与情感的寄托。接下来,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探讨,在科技浪潮下,练字究竟有着怎样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一、文化传承:在横竖撇捺间触摸文明脉络
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,每一笔书写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。从甲骨文的古朴,到楷书的端庄,汉字演变承载着千年历史。当我们手握毛笔临摹《兰亭集序》,指尖传递的不仅是墨香,更是与王羲之跨越时空的对话。比如,在书法课上临摹颜真卿的《多宝塔碑》,那雄浑厚重的笔画,仿佛能让人看到盛唐的气象。学生可以这样写:“毛笔在宣纸上游走,我忽然明白,一横一竖都不是简单的线条,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。当我把‘人’字稳稳写下,就像接住了先辈传递的文明接力棒。”
反观当下,提笔忘字现象频发。有同学在作文中把 “慰藉” 写成 “慰籍”,将 “寒暄” 误作 “寒喧”。这种文字失忆症,正是过度依赖科技的结果。若能坚持练字,在反复书写中加深对字形结构的记忆,既能避免错别字,更能体会汉字造字的精妙。就像 “武” 字由 “止”“戈” 组成,传达 “止戈为武” 的和平理念,练字时细细品味,文化内涵便深植心中。
二、修身养性:书写中沉淀心灵的力量
练字是一场与自己对话的修行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手机、短视频不断分散注意力,而练字能让人静下心来。记得有位同学,性格急躁,作业字迹潦草。后来参加书法社团,从描红开始,一笔一划慢慢写。三个月后,他的数学作业本让老师惊叹:不仅字迹工整,解题步骤也变得条理清晰。他在周记中写道:“握笔的那一刻,世界突然安静了。原来专注做好一件小事,能带来这么大的改变。”
心理学研究表明,书写时手部肌肉的精细运动,能促进大脑神经发育。练字时,我们需要观察字帖结构,控制运笔力度,这一过程能培养专注力与耐心。就像临摹《灵飞经》的小楷,每一个字都不足一厘米见方,必须全神贯注才能写好。长期坚持,不仅能提升书写水平,更能磨炼心性,让我们在面对学习压力时,多一份从容不迫。
三、实用价值:字迹背后的隐形名片
即便在数字化时代,书写仍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。中高考作文中,工整美观的字迹往往能获得更高分数。曾有阅卷老师分享,两篇内容相近的作文,字迹漂亮的能得一类文,而字迹潦草的只能归入二类。这 0.5 到 1 分的差距,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中,可能影响录取结果。就像某位同学,通过一个学期的练字,语文成绩从 90 分提升到 105 分,其中作文分数的提高尤为明显。
生活中,手写书信、签名等场景依然存在。一份工整的求职信,能给面试官留下良好印象;手写的节日贺卡,比电子祝福更显心意。我曾收到一位毕业生寄来的明信片,娟秀的字迹让我倍感温暖。她说:“老师,您总说字如其人,我想让您看到我的成长。” 这就是书写的魅力,它能传递温度,展现个人素养。
四、审美培养:在笔墨间发现艺术之美
练字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。不同字体有着独特的美感:篆书如行云流水,隶书蚕头燕尾,行书飘逸洒脱。当我们欣赏赵孟頫的《赤壁赋》,会被其圆润流畅的笔法吸引;临摹欧阳询的《九成宫醴泉铭》,能体会到结构的严谨精妙。有位同学最初觉得练字枯燥,直到在博物馆看到《清明上河图》题跋,被宋徽宗瘦金体的锋芒所震撼。从此,他开始主动研究书法美学,还尝试将书法元素融入手抄报设计,作品多次在学校获奖。
书写过程也是创造美的过程。我们可以根据心情调整字体风格:心情愉悦时写行草,肆意挥洒;心绪低落时写楷书,平复心境。就像诗人陆游,在《临安春雨初霁》中写道 “矮纸斜行闲作草”,将书写当作排解愁绪的方式。通过练字,我们能发现美、创造美,让生活多一份诗意。
五、辩证思考:科技与书写的共生之道
当然,我们也要正视科技带来的便利。电子文档便于修改、存储,打字效率远超手写。但这并不意味着练字失去意义。我们可以把科技当作工具,而练字作为提升素养的方式。比如,用电脑完成作业后,再摘抄一段优美文字练字;制作 PPT 时,适当加入手写元素,让作品更具个性。就像某科技公司的创意总监,每天坚持写毛笔字,他说:“书法让我跳出思维定式,为设计带来新灵感。”
在未来,科技与书写或许能碰撞出更多可能。比如数字书法软件,既能保留传统书写体验,又能提供即时反馈;3D 打印技术,可以将书法作品立体化呈现。但无论如何变化,练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,永远不会过时。
结语
同学们,当我们讨论 “练字是否有用” 时,不妨问问自己:我们想要留住什么?是键盘上冰冷的字符,还是笔尖流淌的温度?是转瞬即逝的电子信息,还是传承千年的文明印记?希望大家能拿起笔,在书写中感受汉字之美,体会文化之重。如果你在练字过程中有独特的感悟,或是遇到了有趣的故事,欢迎和老师分享,让我们一起为这份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