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达州中考 不留后路的奔赴:初中作文 “极致态度”

来源: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:格子

将每部作品都当作自己的最后一部来拍,”饺子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,“不给自己留后路。”

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则为话题,自选角度作文。

饺子导演那句 “将每部作品都当作自己的最后一部来拍,不给自己留后路”,短短数字却蕴含着深沉的力量。这不仅是一种创作态度,更折射出对待事情时全力以赴、毫无保留的精神。对初中生而言,以此为话题写作,需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,挖掘这种 “不留后路” 背后的坚持、专注与热爱。本文将从主题解读、素材选择、结构设计、语言表达等角度,结合示例详细辅导,助力学生写出有深度、有温度的作文。

一、主题解读:拆解 “不留后路” 的深层意义

很多学生看到 “不给自己留后路”,可能会觉得是一种鲁莽,是做事不考虑后果。但结合饺子导演的语境,其实并非如此。这种态度里藏着对所做之事的敬畏与执着,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的决心。

想想看,生活中哪些时候我们曾有过类似的状态?不是那种破釜沉舟的冲动,而是为了某个目标,心甘情愿地投入所有。有个学生写过准备班级联欢会的经历:“轮到我们小组策划,大家一开始总说‘不行就换个简单的节目’。直到班长说‘就把这当成最后一次搞活动,好好弄一次’,我们才开始认真琢磨。放学后留在教室排练,周末还约着改剧本,最后节目效果特别好。” 这里的 “不留后路”,就是专注投入带来的改变,比单纯说 “要努力” 更具体。

再往深想,“不留后路” 也可能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。有个学生描述学骑自行车的过程:“摔了几次后总想着‘不行就不学了,反正有家长送’。直到有天爸爸说‘你要是总想着有退路,永远也学不会’。我咬咬牙,把辅助轮拆了,心里想着‘今天一定要学会’,没想到真的成了。” 这种主动斩断退路,其实是逼自己突破极限,这也是 “不留后路” 的一种体现。

还可以思考这种态度带来的收获。饺子导演如此对待作品,收获的是作品的品质与观众的认可。那我们生活中呢?有学生写过参加书法比赛的事:“以前总想着‘这次不行还有下次’,练习时马马虎虎。这次老师说‘就当这是最后一次机会,把最好的状态拿出来’。我每天放学后都练字到天黑,虽然最后没拿奖,但字确实进步了不少,那种全力以赴的感觉很特别。” 这种收获不一定是外在的荣誉,更可能是内心的成长。

二、素材选择:从生活点滴中找 “全力以赴” 的影子

不少学生觉得 “不留后路” 这种主题离自己很远,没什么素材可写。其实不然,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凡的小事,都藏着这种全力以赴的态度,关键是要用心去发现。

家庭生活里就有不少这样的素材。有个学生写妈妈学做蛋糕:“妈妈以前总说‘做不好就买现成的’,每次做蛋糕都手忙脚乱。直到妹妹生日前,她说‘这次一定要亲手做,就当是最后一次为妹妹做生日蛋糕’。她查了好多教程,失败了好几次都没放弃,最后做的蛋糕虽然样子不算完美,妹妹却吃得特别开心。” 妈妈这种为了孩子而全力以赴的样子,就是 “不留后路” 的生动体现。

校园场景中也有很多例子。有个学生回忆班级足球赛:“我们队实力不算强,赛前大家总说‘输了也正常’。直到队长说‘就把这场当成最后一场球踢,别留遗憾’。比赛时大家拼得特别凶,有人摔倒了马上爬起来继续跑,最后虽然还是输了,但大家心里都挺满足的。” 这种在集体活动中为了共同目标全力以赴的经历,很容易引发共鸣。

个人成长中的小事也很合适。有个学生写背英语单词:“以前背单词总想着‘今天背不完明天再背’,结果越积越多。有次老师布置了背诵任务,我想着‘就今晚把它背下来,别给自己找借口’。我边读边写,背到半夜终于背会了,那种成就感从来没有过。” 这种和自己较劲、不给拖延留机会的过程,也是 “不留后路” 的一种表现。

甚至是兴趣爱好方面,也能找到素材。有个学生写学画画:“学素描时总觉得画不好还有下次,线条画得特别随意。直到有次老师说‘把每次画画都当成最后一次,你会画得不一样’。我试着沉下心来,一笔一笔认真画,虽然花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,但画出来的画确实比以前好很多。” 这种在兴趣中投入全部精力的状态,值得细细描摹。

三、结构设计:让 “全力以赴” 的过程自然展现

好的结构能让 “不留后路” 的过程更清晰,就像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,有起因、经过、结果,让读者能跟着情节感受到那种全力以赴的氛围。

有些故事适合用 “转折法”。先写之前做事留有余地的状态,再写转变为 “不留后路” 的契机,最后写带来的变化。有个学生写参加演讲比赛:“以前参加演讲比赛,总想着‘说错了也没关系’,准备得很敷衍。这次老师说‘就当这是你最后一次参加演讲比赛,好好准备’。我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,还对着镜子练表情和动作,虽然最后没拿到名次,但自己已经很满意了。” 这种前后的对比,能突出 “不留后路” 带来的改变。

还有些故事适合用 “细节递进法”,通过几个关键的细节,展现从留后路到全力以赴的过程。有个学生写打扫教室:“以前打扫教室,我总想着‘差不多就行了’,擦窗户只擦中间一块。直到有次卫生评比,班长说‘就把这次打扫当成最后一次,让教室彻底干净一次’。我先把窗户上的污渍一点一点擦掉,又把墙角的灰尘扫干净,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室,心里特别舒服。” 几个细节层层递进,让 “不留后路” 的态度慢慢凸显。

也可以试试 “以小见大法”,通过一件小事来体现 “不留后路” 的精神。有个学生写帮奶奶收玉米:“以前帮奶奶收玉米,总想着‘少收点也没事,反正还有明天’。有次天气预报说要下雨,奶奶说‘今天必须收完,别等明天’。我和奶奶从早忙到晚,终于在下雨前把玉米收完了,看着堆在屋里的玉米,觉得特别踏实。” 这件小事虽然平凡,却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不拖延、全力以赴的态度。

结构不一定非要多么严谨,有时候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叙述,反而更真实。有个学生这样写准备期末考试:“期末考试前,我总想着‘考不好还有下学期’,复习时三心二意。直到同桌说‘就把这次考试当成最后一次,好好复习’。我制定了复习计划,每天按照计划执行,上课认真听讲,下课及时复习,考试时感觉发挥得特别好。” 这种按时间顺序讲述的过程,让 “不留后路” 的态度融入到日常的点滴中。

四、语言表达:用具体描写传递 “全力以赴” 的力量

语言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载体,要想让读者感受到 “不留后路” 的力量,就要用具体的描写,而不是空洞的口号。

怎么描写 “下定决心” 的瞬间?有个学生这样写:“看着那道很难的数学题,我本来想跳过,心里却有个声音说‘就把它当成最后一道题,一定要做出来’。我拿出草稿纸,一遍一遍地演算,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,不知过了多久,终于算出了答案。” 通过动作和心理的描写,把那种下定决心的感觉传递出来。

描写 “全力以赴” 的过程时,可以多些细节。有个学生写运动会跑步:“站在起跑线上,我心里想着‘就把这次跑步当成最后一次,拼尽全力’。发令枪响后,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,耳边的风声呼呼作响,腿像灌了铅一样沉,但我还是咬紧牙关往前跑,最后虽然没拿到第一,却突破了自己的最好成绩。” 这些具体的感受,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

还有 “完成后的感受”,也需要细致描写。有个学生写布置教室迎新年:“我们几个人从早上忙到下午,把教室装扮得特别漂亮。看着挂满彩带和气球的教室,虽然累得腰酸背痛,但心里却甜滋滋的。想着大家明天看到教室时惊喜的表情,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” 这种真实的感受,比喊口号式的表达更有感染力。

环境描写也能起到烘托作用。有个学生写深夜复习:“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,周围静悄悄的,只有我翻书的声音。我揉了揉酸痛的眼睛,心里想着‘再坚持一会儿,把这些知识点看完’。灯光下,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,那一刻,我觉得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。” 这样的环境描写,让 “不留后路” 的坚持更有氛围感。

五、视角创新:换个角度感受 “不留后路”

如果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写 “不留后路”,可能会有些单调,换个视角,或许能有新的发现。

可以从 “旁观者” 的角度来写。有个学生写观察爷爷种地:“爷爷种地特别认真,别人总说‘差不多就行’,爷爷却不这样,他说‘种庄稼就得好好种,别给自己留后悔的余地’。他每天早早下地,把地里的杂草拔得干干净净,浇水施肥也特别用心,所以爷爷种的庄稼总是长得最好。” 通过观察别人的做法,来体现 “不留后路” 的意义。

也可以从 “事物” 的角度来写,赋予事物人的情感,展现 “不留后路” 的过程。有个学生以 “画笔” 的口吻写:“我的小主人以前用我画画时,总是随便涂几笔就放下,我身上沾满了干涸的颜料。直到有一天,她说‘就用这支笔画好这幅画,别再敷衍了’。她握着我,认真地勾勒线条,仔细地涂色,我能感受到她的专注,最后这幅画得到了老师的表扬。” 这种拟人化的视角,会让文章更有趣味。

还可以从 “回忆” 的角度来写,多年后回想曾经 “不留后路” 的经历,会有不一样的感悟。有个学生写:“现在想起小学时参加拔河比赛,当时大家都拼尽全力,有人手被绳子磨破了也不松手,最后我们赢了。那种为了一个目标全力以赴的感觉,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热血沸腾。” 时间的沉淀会让 “不留后路” 的意义更加深刻。

六、避免误区:别让 “不留后路” 跑偏

写作时有些误区需要避免,不然可能会让 “不留后路” 的主题跑偏,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。

不要把 “不留后路” 写成 “蛮干”。有些学生觉得 “不留后路” 就是不顾后果地做事,比如写 “为了玩游戏,把作业扔到一边,告诉自己玩完再说”,这其实是放纵,不是我们要表达的 “不留后路”。真正的 “不留后路” 是为了有意义的目标而全力以赴,就像有个学生写的 “为了参加作文比赛,我放弃了周末玩耍的时间,认真构思写作,这才是值得肯定的。

不要过于强调结果而忽略过程。“不留后路” 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全力以赴,而不是一定要有好的结果。有个学生写 “为了考试拿第一,我每天学到半夜,结果还是没拿到第一,就觉得很失败”,这样的写法就偏离了主题。其实,只要写出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,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,也是一篇好文章。

不要用空洞的口号代替具体的描写。有些学生整篇文章都在说 “我们要不留后路,要全力以赴”,却没有具体的事例支撑,这样的文章会显得很空洞。不如像有个学生那样,写自己如何认真准备一场辩论赛,从查资料到和队友排练,把过程写得详细具体。

不要脱离生活实际。“不留后路” 不是遥不可及的大道理,而是体现在生活中的小事里。有些学生写 “为了国家的发展,我要不留后路地努力学习”,这样的内容太大太空,不如写 “为了学好英语,我每天坚持背单词、练口语,不给自己找借口”,这样更贴近生活,也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。

七、修改提升:让 “全力以赴” 的情感更浓厚

写完初稿后,要认真修改,让文章中的 “不留后路” 和 “全力以赴” 更突出,情感更浓厚。

可以看看有没有多余的内容,把那些和主题无关的句子删掉。比如有个学生在写准备演讲比赛时,写了很多和同学打闹的情节,这些内容对表现 “不留后路” 的主题没什么帮助,修改时可以删掉,多写一些准备演讲的过程。

检查细节描写是否到位,把模糊的地方写具体。比如 “我认真复习”,可以改成 “我把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都抄在笔记本上,反复背诵,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请教,直到弄懂为止”。细节越具体,“全力以赴” 的感觉就越强烈。

看看情感表达是否真实,有没有刻意煽情的地方。有些学生为了让文章感人,故意写一些悲伤的情节,其实没必要。真实的情感往往藏在平淡的叙述中,就像有个学生写帮妈妈做家务,“我擦桌子时,看到妈妈欣慰的眼神,心里暖暖的”,这样简单的句子反而更能打动人。

还可以调整语言的节奏,让文章读起来更流畅。有些句子太长,读起来费劲,可以拆分成短句子;有些地方衔接不自然,可以加上过渡句。比如 “我开始认真学习。我制定了学习计划”,可以改成 “我决定开始认真学习,首先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”。

写 “不留后路” 这个主题,关键是要写出那种全力以赴、毫无保留的态度,以及这种态度带来的成长和感悟。对初中生来说,不需要写多么宏大的故事,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,用真实的情感和具体的描写,就能写出优秀的作文。希望通过这些指导,能让学生们打开思路,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
关联导航